河南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碩士研究生專業是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下設的研究生專業,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擁有遙感信息科學與技術一個二級博士點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3個一級碩士點,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在職研究生、網絡工程、自動化4個本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為省級重點一級學科和省級特色專業,控制科學與工程為省級重點一級學科。空間信息處理實驗室為河南省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和省重點實驗室培養對象。河南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如下:
一、學科、專業及研究方向簡介
1、學科、專業簡介
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代碼,下屬5個二級學科,它們是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系統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和導航制導與控制。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兩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設在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
控制科學與工程以控制論、系統論、信息論為基礎,以各個行業的系統與控制共性問題為動力牽引,研究在一定目標或指標體系下,如何建立系統模型,如何分析系統的特性和行為,特別是動態行為,系統內部之間、系統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如何設計與實現控制與決策系統。
本學科以數學分析、線性代數、數理統計、隨機過程、電子電路技術、數字信號處理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為基礎。專業理論包括自動控制原理、線性/非線性系統理論、最優控制、自適應控制、智能控制、過程控制、運動控制、系統優化與調度、系統辨識與仿真建模、現代檢測技術、多傳感器信息融合、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機器智能與機器學習、生物信息學、導航與制導系統等。
本學科研究方法包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實驗與仿真相結合,軟件與硬件相結合,信息獲取與利用相結合,系統認知與優化相結合,科學分析與工程實踐相結合,解決工程控制問題與凝練控制科學理論相結合,事實性、概念性、程序性知識學習、分析與評價和創造性高層次認知能力相結合等。
河南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在全國有一定的影響力。教育部2012年學科評估結果顯示,在全國83所高校參評(其中具有“博士一級”授權的高校43所,另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級”授權的高校參評)的情況下,河南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位列第54名,與南京郵電大學等18所院校并列。
2、研究方向
考慮本學科的綜合性、交叉性、前沿性和適應性,結合本學科研究優勢及我國經濟建設和國防技術對控制科學與工程的人才的要求。本學科設置以下幾個研究方向:
(1)多傳感器數據融合
(2)復雜系統在線監測與故障診斷
(3)計算機視覺與圖像處理
(4)模式識別與多目標跟蹤技術
(5)工業自動化
二、培養目標
本學科培養從事控制科學理論研究、控制工程領域內各種控制技術與方法研究、控制系統開發與設計等方面的專門人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是:
(1)掌握控制理論、先進控制系統與技術、工業控制、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系統建模與仿真等方面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具有從事控制科學研究、系統設計與技術開發、解決實際工程控制問題的能力。
(2)了解本學科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動向。
(3)能用一門外國語熟練閱讀專業資料及撰寫科技論文。
三、基本學制和申請學位最長年限
學術型碩士生學制為3年,碩士生在校年限最長不超過5年。每年2個學期。1-2學期完成碩士學位課程。3-4學期查閱文獻、完成開題,5-6學期完成學位論文,通過學位論文評審者,可參加碩士學位論文答辯。
對提前完成培養計劃,學位論文符合申請答辯要求的研究生,經過規定的審批程序可以提前答辯、畢業并申請學位。
四、培養方式與方法
實行以科學研究為主導的導師負責制和以科研經費為引導的導師資助制。導師負有對在職研究生進行學科前沿引導、科研方法指導和學術規范教導的責任。
本專業采用靈活多樣的培養方式。在教學中,可采取老師主講、學生自學、專題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在科研方面學生以參加導師(組)的科研課題為主,獨立完成導師指定的理論研究、工程設計、實驗和仿真等任務。
指導上采用導師負責和導師組相結合的方式。碩士生入學三個月內,在導師指導下,根據培養方案,結合本人實際,制訂出個人學習和培養計劃。個人學習和培養計劃經導師和指導組組長審定后,報院、系、所和研究生處備案。個人學習和培養計劃完成與否,是審定碩士生能否畢業和授予碩士學位的基本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