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和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打造特色鮮明的高質量研究生教育,根據《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教研〔2020〕9號)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管理辦法》等文件精神,自5月13日起,研究生院組織了研究生課程與精品教材建設、優博創新基金、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等多個項目評審。專項項目的設立對提升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學水平、助力我校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積極推進研究生課程與精品教材建設,全面保障研究生培養質量
課程學習、教材建設是我國學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保障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必備環節。5月13日上午,研究生院組織召開學校2021年研究生課程與精品教材建設項目申報評審會,評審會分兩個主題進行。
課程和教材評審會場由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張宏飛主持。張宏飛對學校2021年研究生全英文國際化課程、高水平課程、精品教材的申報及資格審查情況進行了介紹。本次有20個項目報名,經過項目負責人公開答辯,專家評審,共選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前沿問題》等3門課程為學校重點建設,李霞玲副教授《自然辯證法》等3門課程為學校一般建設,此外評選出賈洪彪教授《高等巖體力學》等七項精品教材。
課程思政會場由研究生院副院長成中梅主持。成中梅對學校2021年研究生課程思政項目的申報情況、資格審查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進行了介紹。本次課程思政有18個項目報名,經過項目負責人公開答辯,專家評審,共選出工程學院竇斌教授《工程倫理》等4門課程為學校重點建設課程思政項目,孟霞副教授《文化傳播與表達》等4門課程為學校一般建設課程思政項目。
研究生課程與精品教材建設是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它圍繞學位點建設開展工作,著力打造一批研究生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一批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推進學校研究生事業改革與發展總體規劃的落實與實施。
(二)貫徹落實優博創新基金項目,注重培養博士生創新能力
6月11日上午,研究生院組織了學校2021年優秀博士創新基金項目評審會,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張宏飛主持了會議。
張宏飛院長簡要介紹了我校優博創新基金項目實施以來的基本情況,并對本次優博創新基金立項評審要求作了說明。本次優博創新基金是學校設立該基金以來的第13次評審,共收到97份申請,滿足條件97個項目,主要分布在傳統優勢學科。采用專家組查閱了立項資料,評議投票遴選出了2021年優秀博士創新基金項目33項。
學校優博創新基金項目2008年為加強博士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引導博士生選擇具有前沿性、創新性和開拓性的研究課題,開展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工作,產生高質量的博士學位論文,提高博士生的培養質量而設立,遴選遵循“科學公正、注重創新、嚴格篩選、寧缺毋濫”的原則進行,資助周期為2年,資助總額為6萬,期間,學校嚴格按照創新基金辦法進行考核。
(三)加強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與評估,促進我校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
為加強產教融合、加強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推動校企合作, 6月15日下午,研究生院組織召開了2021年度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立項及已建基地建設評估評審會,研究生院副院長成中梅主持。
成中梅介紹了全校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現狀及本次項目申報總體情況,并宣讀了項目評審流程、評選標準和建設評估規則。
專家對校級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的申報材料進行審核,經專家評議投票確定山西省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等54項為2021年新立項的校級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設立聯合培養基地專項基金進行資助。
同時對已建3年需評估檢查的基地進行答辯評審,參加建設評估項目負責人圍繞基地條件、制度建設、培養過程、建設成效等方面進行匯報。經專家評議投票確定武漢中地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等2項評估結果為優秀,湖北省地質局第一地質大隊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等4項評估結果為合格。
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是創新研究生培養模式、強化研究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學校將以項目建設為契機,搭建多層次、多渠道相互融合的研究生聯合培養平臺,構建產教融合、科教融合、產學研用培養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推動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內涵式發展,更好地滿足國家和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