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獲本學科碩士學位應掌握的基本知識
工商管理學科碩士生的培養目標是:(1)具備扎實的管理學基礎理論;(2)善于運用管理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決工商管理的理論或現實問題,并展現一定的理論或實踐創新能力;(3)具有從事工商管理實踐問題的應用研究或企業的管理實踐工作的能力。
應掌握的基本知識結構如下:
1.系統和深入掌握工商管理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理論體系,并掌握管理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的基本方法,善于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工商管理理論或實踐中的重要問題。
2.系統、深入地理解與掌握某專業領域的理論、方法及其應用,把握該領域的主要研究問題和國內外研究現狀,并熟練應用管理學的相關研究方法或工具,包括理論模型、實證研究和應用研究,開展相關的學術研究,形成獨到的學術見解。
具體而言,我校的工商管理學科包括企業管理、營銷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技術經濟及管理、旅游管理、電子商務幾大方向,各方向的特色及主要核心課程分別如下。
企業管理方向是以企業管理活動為研究對象,以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為理論基礎,運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對企業的相關活動進行研究。通過對戰略管理、組織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管理、財務管理、生產運營管理、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綜合分析,研究企業運行規律和管理制度,旨在培養適應我國企業改革和發展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較高的管理素質和較強的創新精神,能獨立從事企業部門管理工作的高級管理人才。主要核心課程包括: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管理、運營管理、財務管理、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營銷管理方向。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具有經濟學、管理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系統掌握營銷專業知識的高級專門人才,能對現實營銷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提出有價值的解決方案。主要核心課程包括:營銷管理、消費者行為學專題、營銷研究設計與數據分析、營銷前沿專題、戰略管理。
會計學方向。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具備經濟學、管理學及法律等相關學科知識,系統掌握現代會計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獨立進行會計等相關專業管理工作的能力,能勝任政府部門與大中型經濟組織會計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管理人才。主要核心課程包括:現代會計與審計基本理論、會計與財務前沿專題、國際會計準則研究、會計發展史、財會審研究方法等。
財務管理方向。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具備經濟學、管理學及法律等相關學科知識,系統掌握現代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獨立進行財務管理等相關專業管理工作的能力,能勝任政府部門,以及企業和銀行等大中型經濟組織財務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管理人才。主要核心課程包括:企業財務基本理論、財務分析與企業診斷、高級成本管理會計、高級財務管理、企業理財工具運用、財會審研究方法等。
審計學方向。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具備經濟學、管理學及法律等相關學科知識,系統掌握現代審計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獨立進行審計等相關專業管理工作的能力,能勝任政府部門與大中型經濟組織審計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審計人才。主要核心課程包括:現代會計與審計基本理論、財會審研究方法、會計與審計前沿專題、審計準則研究、審計技術與舞弊審計研究、資本市場會計問題研究等。
技術經濟及管理方向。技術經濟及管理是當代科學技術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結合的產物,是以技術的研發、流通和應用為基本研究對象,以經濟學、管理學為理論基礎,將技術與經濟管理相結合的綜合性學科。在掌握一般行業技術經濟分析理論和方法的同時,全面掌握工程項目經濟評價、政策等領域的定量評價、技術創新理論及其定量分析方法、資產評估等領域的專門知識。本專業碩士生的培養注重實踐能力特別是將理論、模型、方法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主要核心課程包括:管理學、中級計量經濟學、標準化管理、創新管理、運營分析。
旅游管理方向。旅游管理學是一門研究旅游業經營管理的新興學科,是旅游學、管理學、文化學等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專業,是屬于工商管理下的二級學科。主要核心課程包括:旅游規劃理論與方法、旅游經濟計量分析、服務經濟與管理創新、企業資本運營管理、度假勝地經營與管理、旅游消費者行為研究、旅游信息管理前沿等。
電子商務方向。培養在電子商務學科領域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專業技能和研究方法,具有深厚的專業素養、合理的知識結構、較強學術功底和實踐與創新能力,德才兼備、身心健康、綜合素質優秀,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在各行各業獨立從事電子商務領域的科學研究、經營管理、項目規劃、運營與系統開發工作的高層次專門人才。主要核心課程包括:網絡經濟研究方法、網絡營銷研究、供應鏈與電子物流管理、商務智能與數據挖掘、電子商務模式研究、商務決策的量化方法、商務信息技術研究等。
3.具有較強的外語能力,能比較熟練地運用一種主要外語閱讀學科文獻,能比較熟練地運用一種主要外語進行交流,并撰寫規范和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二、獲本學科碩士學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一)學術素養
(1)具有綜合人文素質,掌握基本哲學原理,了解本學科的相關知識和研究倫理,樹立科學世界觀和掌握系統方法論,尊重客觀事實,遵循客觀規律,遵守研究倫理,維護知識產權,保持嚴謹的求是風格。
(2)對工商管理學科抱有積極的求知欲望,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嚴謹的科研作風,擁有嚴密的思維能力、較強的創新能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具備人際交流、信息獲取、知識更新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3)扎實掌握專業基礎理論與系統的工商企業管理理論、方法和技能,熟悉相關學科知識,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應變能力,能正確運用管理理論和方法、信息技術、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分析方法和相應的技術方法等解決管理方面的實際問題。
(4)具有堅實的管理與經濟理論基礎,能夠跟蹤、了解本學科發展前沿與學術動態,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備一定的研究視野,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從事本領域的相關理論研究。
(5)具備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熟練掌握一門外語,能比較熟練地運用一種主要外語閱讀本學科國內外研究文獻和進行口頭或書面交流,能熟練正確地運用一種主要外語撰寫學術論文。
(二)學術道德
工商管理學科碩士生應當恪守學術規范,講究學術道德,堅守學術誠信,完善學術人格,修身正己,忠于真理,學風嚴謹,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杜絕抄襲剽竊,杜絕弄虛作假,反對一稿多投,反對粗制濫造和重復研究,抵制學術不端行為,養成優良的學術道德。
三、獲本學科碩士學位應具備的基本學術能力
學術能力的培養是碩士研究生階段的主要任務之一,作為一名碩士生應具備以下學術能力:
(一)獲取知識能力
碩士生在從書本和課堂獲取知識的同時,還應具備通過文獻閱讀和當前熱點追蹤等途徑獲取知識的能力。為能快速獲取知識,碩士生必須掌握獲取外部知識的基本手段和技能,特別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數據庫、校園網,有能力快速檢索與本學科相關的信息和知識,并善于自學、總結與歸納。
(二)科學研究能力
碩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表現在:具備在已有知識結構基礎上發現并提出問題,運用適當的研究方法,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為此,碩士生要掌握經濟學及管理學基礎理論知識,能運用先進的經濟分析方法,特別是實證研究方法,結合研究領域的現實狀況及發展趨勢,進行經濟管理問題的調查研究和分析論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三)綜合應用能力
綜合運用能力是碩士生的重要學術能力體現,特別對專業型碩士更為如此。綜合應用能力強調碩士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培養學生的分析運用、溝通協調和團隊合作等能力,研究生教學中增加案例分析、公文寫作、實踐教學、策劃與應用等內容形式。碩士生應具有良好的協調、聯絡、技術洽談和國際交流能力,能高效地組織與領導實施經濟管理問題與決策研究,解決項目進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能勝任本領域高層次經濟分析研究和經濟管理工作。
(四)學術交流能力
碩士生應有機會參加較高水平的國內外學術會議或相關經濟領域的研討會,并能發表學術演講,熟練地運用專業知識,表達自己的學術思想,展示自己的學術成果,進行學術討論和交流活動。
四、學位論文基本要求
(一)規范性要求
工商管理學科的碩士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和規范的學術論文。碩士生應該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學位論文,不得抄襲和剽竊他人成果。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一般應結合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應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與現實意義。
研究生應在查閱、研究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提出研究方案和開題報告,并由指導教師和導師組共同審核,在導師組和導師指導下,研究生完成學位課程及其他課程的學習和撰寫碩士學位論文。在研究生培養期間,充分發揮導師的專長和主導作用,以及研究生導師組的集體作用。
學位論文的研究主題明確,結構合理,層次分明,資料翔實、充分、可靠,研究方法規范,分析和論證邏輯嚴謹,文字流暢、格式規范,結論不僅應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還應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或應用價值。
碩士學位論文一般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并依次裝訂:封面與扉頁(封面用中文,扉頁用外文);學位論文獨創性聲明和版權授權書;中文摘要和關鍵詞; Abstract和Key words;目錄(必要時,可加圖目錄或表目錄);符號說明(必要時使用);導論(或緒論)、正文;參考文獻;在讀期間科研成果(可選);附錄(必要時使用);致謝(可選)。
論文題名應是以恰當、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內容的邏輯組合,一般不超過20個字。若簡短題名不足以顯示論文內容或反映出屬于系列研究的性質,可通過副標題進行補充、延伸或限定。題目中應該避免使用不常見的縮略詞、首字母縮寫字、字符、代號和公式等。中外文標題應一致。即外文題目內容與中文題目在翻譯的實質性內容上對應。
碩士學位論文的格式必須規范化和標準化。標題應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各類標題層級分明;正文必須文字表達流暢,避免使用文學性質的或帶感情色彩的非學術性詞語,排版整齊規范;圖表和公式標準;參考文獻齊全并按標準編排;論文中如出現非通用性的新名詞、新術語、新概念,應作相應解釋。學位論文的中文表述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要求,使用中文規范漢字(英文授課項目的外國留學生按培養方案需提交英文學位論文的除外)。交付打印的論文要求語句精煉通順,層次條理分明,文字圖表清晰工整。
(二)質量要求
選題有一定的新意,具有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能夠通過廣泛閱讀國內外研究文獻,把握本領域國內外學術動態和前沿問題,或管理實踐中的主要問題,以獨特的研究視角,提煉和明確研究的主要問題,預期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論貢獻和應用價值。
學位論文所使用的資料和數據必須系統、翔實、可靠,分析和研究邏輯清晰,研究方法規范且科學,即論點明確、論據充分、分析有序、論證嚴密、圖表和數學公式標準、語言表達嚴謹、文筆流暢、格式規范,體系研究選題、研究思路、研究設計、研究數據、研究方法學研究結論的有機統一,體現碩士生善于提煉科學的研究問題,具有文獻總結評析,數據收集、計算和處理,研究方法運用,觀點綜合分析,以及結論嚴密論證的科研工作能力,
(三)成果創新性要求
學位論文體現出碩士生在本學科已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在管理理論或實踐的研究中,有一定程度的創新能力,較好地解決工商管理學科或企業管理中的某一具體理論或實際問題,論文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四)工作時間要求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學制為3年。采用全日制學習方式。學習年限為2-4年。
少數民族骨干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成績達到學校正常分數線且脫產學習的學制為3年,學習年限2—4年。
學位論文寫作工作必須按計劃進行,研究生在課程學習結束、成績合格、取得規定學分后,方能進入碩士學位論文撰寫階段。學位論文撰寫在第五、六學期進行。第四學期,研究生根據其研究方向,在導師(含合作導師)指導下確定學位論文選題,提出開題報告(內容應包括論文題目、選題的理論與現實意義、文獻綜述、研究內容、完成期限與措施、主要參考文獻等)并經研究生導師組審定、確認;論文開題要進行開題報告會;開題報告經導師審核和導師組批準后,研究生進行相關資料收集和社會調查工作,并提出論文提綱。論文提綱經導師審閱、修改后撰寫論文。論文初稿由導師審閱后提出修改意見,研究生根據意見修改定稿。
(五)字數要求
科學碩士學位論文不少于3萬字。中文摘要字數為1000字左右。
(六)學術不端行為檢測要求
提交答辯的碩士論文必須通過學校組織的“學術不端檢測”及“雙盲評審”。審查未通過者,依據《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雙盲評審辦法》的規定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