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的總體要求:要求學生能夠全面掌握"汽車理論"及"汽車設計"課程中的基本理論知識,試驗方法,并能夠分析和評價汽車及其各總成的結構與性能,合理選擇設計方案及有關參數,掌握汽車主要零部件設計與計算方法和總體設計的一般方法。
二、考試的內容及比例:
"汽車理論"部分:(占 50%)
1.汽車動力性的評價指標,驅動力與行駛阻力,驅動-附著條件與附著力,驅動力-行駛阻力平衡圖與動力特性圖。
2.汽車燃油經濟性的評價指標,各種行駛工況燃油經濟性的計算,影響汽車燃油經濟性的因素,汽車動力性與燃油經濟性試驗。
3.汽車動力裝置參數的初步選擇及利用燃油經濟性-加速時間曲線確定動力裝置參數。
4.汽車的制動性:制動性的評價指標,制動時車輪受力,制動效能及其恒定性,制動時汽車的方向穩定性,前、后制動器制動力的比例關系,制動性試驗。
5.汽車的操縱穩定性:輪胎的側偏特性,線性二自由度汽車模型對前輪角輸入的響應,操縱穩定性與懸架、轉向系及傳動系的關系,操縱穩定性的電子控制系統,汽車的側翻,汽車操縱穩定性的路上試驗。
6.汽車的平順性:人對振動的反應和平順性的評價,路面的統計特性,單質量系統的振動,車身與車輪雙質量系統的振動,雙軸汽車的振動,"人體—座椅"系統的振動,汽車平順性試驗。
“汽車設計”部分:(占 50%)
1. 介紹汽車總體設計的任務與工作順序,汽車型式、主要尺寸和參數,發動機及輪胎選擇的方法,總布置草圖的畫法及各部件的布置方法,進行運動校核的方法。
2. 離合器設計的基本要求,離合器結構方案分析,主要參數的選擇、設計與計算,扭轉減振器和離合器操縱機構簡介。
4. 機械式變速器布置方案分析及主要參數選擇,同步器設計。
5. 萬向節傳動的運動分析和受力分析,萬向節、傳動軸及中間支承設計。
6. 主減速器設計,差速器設計,車輪傳動裝置型式及有關設計計算,驅動橋殼設計。
7. 懸架主要性能參數的確定,彈性元件計算,獨立懸架導向機構的設計,減振器參數的選擇。
8. 車架結構形式與尺寸選擇,車架載荷工況及強度計算。
9. 轉向系主要性能參數,循環球式轉向器設計,動力轉向結構形式和布置方案的選擇及有關計數,轉向梯形機構的優化設計,轉向系中的防傷安全機構的有關計算。
10.制動器設計,制動驅動機構的型式及計算。
三、 試卷題型及比例:試題類型:分析、論述及回答問題(75%);計算題(25%)。試題類型及其所占比例可能會有少許調整。
四、 考試形式及時間:考試方法采用閉卷筆試的方法;考試時間為 1.5 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