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性質
《心理學專業綜合》是應用心理碩士(MAP)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的科目之一。《心理學專業綜合》考試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選拔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人才入學,為國家培養從事某一特定職業所必需的心理學技能的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以解決都市壓力、公共安全、災害救助、危機防御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二、考試要求
測試考生對于心理學專業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和運用能力。
三、考試內容
第一章 心理學導論
第一節 心理學概述
心理學研究對象
心理學家都在做什么
心理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第二節 感覺
感覺概述
視覺
聽覺
第三節 知覺
知覺概述
知覺組織
知覺種類
錯覺
第四節 意識和注意
意識與無意識
意識的含義
意識的功能
睡眠與夢
注意
注意的含義
注意的類型
注意的影響因素
第五節 學習和記憶
學習的含義
學習理論
經典性條件作用說
操作性條件作用說
觀察學習
記憶概述
記憶的三級信息加工模型
感覺記憶
短時記憶與工作記憶
長時記憶
遺忘
遺忘曲線
影響遺忘的因素
遺忘的原因
第六節 思維
思維、問題解決和創造性
概念、表象和想象
推理和決策
第七節 智力
智力概述
智力理論
智力測驗
常用智力測驗
智力測驗的評價
第八節 情緒
情緒概述
表情
非語言交流
文化與表情
面部表情
情緒理論
詹姆斯--蘭格理論
坎農--巴德理論
情緒的認知評價理論
第九節 動機
動機概述
動機與需要
動機與行為效率
動機沖突
動機理論
第二章 心理學研究方法
第一節 概述
(一)心理學與科學
1.科學的基本特性
2.心理學與科學的關系
(二)研究倫理
1.研究前需要思考的倫理問題
2.心理學研究中的欺騙
3.用動物做研究
4.心理學研究的報告
5.倫理決策的步驟
第二節 文獻查閱與選題
(一)查找文獻。包括但不限于關鍵詞確定、選擇合適的網站或圖書館、文獻追蹤等
(二)閱讀文獻。包括但不限于泛讀、精讀、批判性閱讀等。
(三)評價文獻。包括但不限于文獻質量評價和飽和度評價等。
(四)確定研究主題與形成假設。包括但不限于確定研究問題,確定研究設計類型(描述研究、相關研究、因果研究,縱向研究和橫向研究)、形成研究假設等。
第三節 收集數據的方法
(一)觀察法
1.行為取樣方法:時間抽樣與情境抽樣
2.觀察法的分類
3.行為記錄:定性記錄與定量測量
(二)調查法
1.調查研究中的抽樣
2.調查的方式
3.調查研究的設計
4.編制調查問卷
(三)測驗法(相關研究設計)
1.相關研究中的抽樣(含樣本量的確定)
2.測驗誤差的預防
3.測驗中的共同方法偏差的預防與控制
4.量表的編制與修訂
(四)真實驗設計
1.真實驗法的特點
包括但不限于操縱、控制(如隨機化)等
2.被試間實驗設計
包括但不限于被試間實驗設計的模式和優缺點,被試的隨機分配問題等。
3.被試內實驗設計
包括但不限于被試內實驗設計的模式和優缺點,隨機順序問題(練習效應的定義與平衡方法)等
4.混合實驗設計
包括但不限于混合實驗設計的模式和優缺點,交互作用的描述、解釋、理論檢驗價值等
(五)準實驗設計
1.準實驗設計的基本特點
2.準實驗設計的常見模式及應用
(六)單被試實驗設計
1.單被試實驗設計的基本特點
2.單被試實驗設計的常見模式及應用
(七)個案研究法
1.個案研究概述
2.個案研究的統計檢驗
第四節 數據分析
(一)研究數據的整理與處理
1.原始數據的整理:極端數據的去除或替代/數據的呈現方式
2.數據的轉換:幾種數據轉換的方法
3.測量的信度和效度
4.集中量數、差異量數、標準分數、相關系數、方差分析
(二)統計顯著性檢驗與分析
1.虛無假設顯著性檢驗的原理
2.實驗敏感性、統計效力、效應量
(三)平均數比較
1.兩組平均數比較及效應量計算
2.多組平均數比較的方差分析及效應量計算
(四)相關分析
1.回歸分析與結構方程模型
2.中介與調節效應
3.共同方法偏差的統計控制
第五節 研究評價與報告撰寫
(一)研究評價
1.內部效度
2.外部效度
(二)研究報告的撰寫
1.研究報告的結構
2.標題、摘要、引言、方法、結果、討論主要內容和寫作規范
3.參考文獻的引用規范
4.報告中的圖表規范
第三章 人格心理學
第一節 人格的含義
第二節 精神分析流派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
1.解剖模型
2.結構模型
3.生的本能與死的本能
4.防御機制
5.心理性欲發展階段
(二)阿德勒的人格理論
1.尋求卓越
2.出生順序
(三)榮格的集體無意識和原型理論
(四)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論
1.自我概念
2.人格的畢生發展
(五)霍妮的神經癥和女性心理學
第三節行為主義流派
(一)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
(二)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
(三)羅特的社會學習理論
(四)社會認知理論
1.交互決定論
2.想象與自我調節
3.觀察學習
第四節認知流派
(一)凱利的個人建構論
1.個人建構系統
2.心理問題
(二)圖式與自我圖式
(三)理性情緒療法
第五節人本主義流派
(一)羅杰斯的人格理論
1.充分發揮功能的人
2.焦慮和防御
3.有條件的贊賞和無條件積極關注
(二)馬斯洛的人格理論
1.動機和需要層次
2.對心理健康的人的研究
第六節特質流派
(一)奧爾波特的特質理論
(二)卡特爾的人格特質理論
(三)大五人格模型
第七節 生物學流派
(一)艾森克的人格理論
1.人格結構
2.生理差異:刺激敏感性與行為系統
3.人格的生物學基礎
(二)進化人格心理學
1.自然選擇與心理機制
2.焦慮與社會排斥
第四章 社會心理學
第一節 社會心理學導論
(一)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及其發展
(二)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二節 個體社會化
(一)個體社會化的概念與內容
(二)個體社會化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社會認知
(一)社會知覺及社會知覺偏差
(二)印象與印象形成
(三)刻板印象與偏見
(四)歸因及歸因偏差
第四節 自我
自我的相關理論
自我認識
自尊
自我服務偏差
(五)印象管理
第五節 社會關系
(一)人際關系的概念
(二)人際關系的中、外經典理論
(三)人際關系的測量
第六節 親密關系
(一)人際吸引
(二)親密關系及相關理論
第七節 社會行為互動
(一)利他行為的理論
(二)利他行為的影響因素
(三)侵犯行為的理論
(四)侵犯行為的影響因素
第八節 社會影響
(一)社會促進與社會懈怠
(二)從眾、依從、服從
(三)合作與競爭
(四)態度與態度改變
(五)說服
四、考試方式與分值
心理學專業綜合考試,由各招生單位根據應用心理專業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提出的指導性考試大綱自行命制,全國統一考試,考試時間為180分鐘,滿分為300分。
參考書目
彭聃齡.(2019).普通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第5版.
(二)肖內西, J. J.,澤克邁斯特, E. B.,澤克邁斯特, J.S.張明等譯(2010).心理學研究方法:第7版.人民郵電出版社.
(三)舒華,張亞旭. (2008).心理學研究方法: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 JerryM.Burger著.陳會昌譯. (2016).人格心理學:第8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五)胡竹菁,胡笑羽.(2014).社會心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