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專業基礎》復習參考書目
1. 王瑋編著:稅收學原理(第3版)(21世紀高等院校稅收系列精品教材)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
2. 《稅法--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當前最新版),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
3. 李林木主編:稅收管理(經濟管理類課程教材.稅收系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稅務專業基礎》考試大綱
一、考試性質
稅務專業基礎是全國稅務專業碩士入學初試考試的專業基礎課程。
二、考試目標
本考試大綱的制定力求反映稅務碩士專業學位的特點,科學、準確、規范地測評考生稅收學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具體考察考生對稅收基礎理論、中國稅制實務與稅收管理制度的掌握與運用,為國家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具有較強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的稅務專業人才。
本考試旨在三個層次上測試考生對稅收學原理、中國稅制實務、中國稅收管理制度等知識掌握的程度和運用能力。三個層次的基本要求分別為:
1. 熟悉記憶:對稅收理論與制度規定的記憶方面的考核。
2. 分析判斷:用稅收基本理論與制度規定來分析判斷某一具體觀點和問題;
3. 綜合運用:運用所學的稅收理論和制度規定來綜合分析具體實踐問題。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 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2. 答題方式
考試采取客觀試題與主觀試題相結合,單項技能測試與綜合技能測試相結合的方法,強調考生對稅收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分析能力。
考生不得攜帶具有存儲功能的計算器。
3. 試卷結構
稅收學原理考核的比例為40%,分值為60分;
中國稅制實務考核的比例為40%,分值為60分;
中國稅收征管制度考核的比例為20%,分值為30分。
四、考試內容
(一)稅收學原理
1. 稅收的起源與發展
國家、財政與稅收的產生;我國稅收的起源與發展;西方稅收的起源與發展。
2. 稅收的涵義
國家的公共權力與稅收;稅收與剩余產品價值;稅收的本質;稅收的特征。
3. 稅收原則
稅收的公平原則;稅收的效率原則;稅收的財政原則。
4. 稅收負擔及其轉嫁與歸宿
宏觀稅負與微觀稅負;影響稅收負擔的因素;稅負轉嫁與歸宿的概念、方式;稅負轉嫁與歸宿的局部均衡分析;稅負轉嫁與歸宿的一般均衡分析;稅收增長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分析。
5. 稅收效應
稅收效應的概念和分類;稅收的微觀效應;稅收的宏觀效應。
6. 稅制結構分析與比較
稅制結構的概念;稅制結構的分類及特點分析;稅制結構的決定因素;世界各國的稅制結構格局分析。
7. 中央與地方的稅收關系
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稅收關系的一般原則;稅收立法權和管理權的劃分;稅種的劃分、稅收管理機構的設置。
8. 國際稅收
稅收管轄權與國際稅收協定;居民身份確認規則;非居民各項所得的征稅權分配規則;避免雙重征稅的辦法及外國稅收抵免制度;國際逃避稅及其防范措施。
(二)中國稅制實務
1. 稅制要素及稅收分類
納稅義務人;征稅對象;稅率;納稅環節和納稅期限;稅收優惠;稅收分類方法及其類別。
2. 流轉稅基本理論及制度規定
增值稅基本理論及制度規定;消費稅基本理論及制度規定;營業稅基本理論及制度規定;關稅基本理論及制度規定;車輛購置稅的制度規定等。
3. 所得稅基本理論及制度規定
企業所得稅基本理論及制度規定,個人所得稅基本理論及制度規定。
4.財產行為稅制度基本理論及其制度規定。包括,財產行為稅的性質、分類及其特點;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印花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車船稅;契稅等的基本理論與制度規定。
(三)中國稅收征管制度
1. 稅收征管概論
稅收征管的概念、目的與原則,稅收征管制度的特點等
2. 稅收征管制度
稅務管理制度,稅款征收制度,稅務稽查制度;稅務行政處罰與稅收刑法制度,稅務爭議處理制度等。
3. 納稅服務
納稅人權利保護;納稅服務機構設置,納稅服務的內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