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民俗學概論 無
611 中外文學 無
612 漢語語言學基礎 無
613 考古學基礎(A) 本科目考試內容覆蓋考古學方向(考古學史、考古學理論、中國考古學通論、專門考古)或博物館學方向(文物研究、博物館研究)。考古學方向的試題旨在測試考生對學科基本定義和概念、考古學學科發展脈絡和代表性理論、中國考古學各主要分支的文化面貌和特征等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博物館學方向的試題旨在測試考生對博物館學發展脈絡、博物館實務、文物學主要分支學科等范疇的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考試既強調考生掌握學科基本定義和概念的準確和清晰程度,也重視考生運用基本概念分析考古學或博物館學具體問題的綜合和總結能力。
614 歷史學基礎(A) 本科目旨在全方位考察考生對歷史學的基本了解及其能力,考查內容涉及中國通史、世界通史、歷史文選、史學理論和史學史等學科領域,側重測試考生對中國史和世界史基本線索、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歷史學基本理論的掌握情況,并重點考察考生借助歷史學基本理論閱讀、理解、分析歷史文獻和歷史現象的能力。
615 邏輯學基礎 以下3選1:1 一元微積分(《高等數學》上冊,同濟大學數學系);2 分析哲學(《當代分析哲學》,吳牟人等譯,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3 中國邏輯史(《中國邏輯史教程》,溫公頤、崔清田,南開大學出版社)
616 外國哲學史基礎 西方哲學史
617 法學基礎 《憲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法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民法學》(總則部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刑法學》(上冊-總論)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618 政治學理論 政治學的學科發展、當代中國政治、國家理論、權力理論、政治制度理論、政治行為理論、政治意識形態、西方政治思想(從古典一直到當代西方政治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中國政治思想(從先秦一直到近代主要政治思想家的思想)、公共政策理論、比較政治理論。
619 公共管理學 公共管理學基礎知識、經典與前沿理論、學科發展史、中國公共管理(包括行政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政策、城市管理和土地資源管理等相關領域)現實熱點、難點問題分析。
620 基礎英語 主要考查學生在研究生階段學習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書面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聽說部分的能力考察,將在面試中體現)。考試范圍包括不同題材的閱讀、寫作、翻譯(中英互譯)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恰當運用語言順暢交流的能力以及相關語言文化常識。
621 基礎法語 注重考查法語語言知識基礎,法語閱讀、翻譯和寫作能力。
622 基礎德語 運用德語語言的綜合能力,包括語法、詞匯,閱讀,德漢翻譯技能、德語寫作技能等。
題型可分為填空、選擇、句型轉換,短文閱讀理解、德漢互譯、小作文等。
623 基礎日語 本科目主要考查日語綜合基礎知識,范圍包括文字和詞匯應用、詞語解釋、閱讀理解、文言文翻譯,漢日互譯、作文等。
624 教育學及運動訓練學1.教育學:教育的概念和教育學的演變,教育與人的發展,教育與社會的發展,教育的目的,學校教育制度,課程的基本理論,教學的意義與任務,教學的過程、原則與方法,教學的組織形式與教學評價,德育的任務與內容,德育的原則、途徑與方法,課外活動,教師勞動的特點與價值,教師的培養與提高。2.運動訓練學: 運動訓練的目的、任務和特點,運動訓練的原理和原則,運動訓練的手段與方法,運動訓練的內容與種類,運動訓練的計劃與控制,運動員選材,負荷與恢復,競技體育的地位和作用,運動訓練的管理,運動訓練存在的主要問題,運動訓練的發展趨勢。
625 新聞與傳播實務及研究方法 本科目主要考察學生對采寫編評、企業傳播、公益傳播、政府傳播、視覺傳播等新聞傳播實務問題的熟悉程度,以及對相關現象的認識和分析能力;重點考察學生對質化與量化等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掌握情況和將其運用于新聞傳播研究的能力。
626 信息管理基礎 無
627 綜合阿拉伯語 本科目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阿拉伯語運用能力。考試內容包括語法和詞匯知識、閱讀、翻譯、寫作四部分。語法和詞匯主要考查學生對常用阿拉伯語語法的掌握以及意思相近詞匯的辨析;閱讀部分綜合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翻譯部分考核學生的漢阿互譯能力;寫作部分一般為議論文寫作。
628 社會學理論 考生須對社會學概論和社會學理論有較好的學習和理解,并能夠運用基本概念、基礎知識以及主要理論主張分析解釋社會現實。
629 人口理論 考察考生對人口學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技術的掌握,以及對人口問題的理解與分析能力。
630 人類學概論 考察考生對人類學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的掌握,對學術問題的理解與分析能力,田野調查的能力,對人類學分支學科與相關學科基本知識的掌握。
631 考古學基礎 考察學生掌握中國考古學、博物館學基本知識及分析、解決學術問題的能力。以考古學為主,博物館學為輔。考生須熟知:(1)考古學、博物館學的基本理論、方法;(2)中國考古學通論;
(3)中國考古學重要發現與研究;(4)考古學分支學
632 中國哲學 《新編中國哲學史》,馮達文、郭齊勇主編,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633 政治學原理 《政治學基礎》(第二版),王浦劬等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634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含經典著作)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最新版);2、經典著作:《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哥達綱領批判》《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通俗的論述)》《國家與革命》《論十大關系》《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等經典文本的主要內容、基本觀點,并能系統理解和靈活運用。
635 心理學研究方法 心理學研究方法分兩個部分:實驗心理學和心理統計。1、實驗心理學:要求了解心理學研究的道德問題、如何讀寫研究報告;熟悉觀察法、相關法、實驗法各自優缺點;掌握具體的實驗設計方法,會根據實際問題設計實驗。2、心理統計:要求正確理解和掌握有關心理統計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能夠正確使用各種檢驗方法,并能正確解釋統計分析結果。
636 化學(A) 無機化學基本原理及元素無機,多重平衡、周期律及p、d、ds 區元素;化學熱力學,化學動力學,電化學,膠體與表面,統計熱力學基礎;量子力學基礎知識,原子和分子結構,配合物、金屬和離子化合物結構,分子對稱性,晶體結構,超分子化學基礎知識。
637 地球科學概論"地球科學概論 張珂,鄭卓主編 出版發行: 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 2009.12"
638 生物化學(一) 重要生物分子如糖、脂質、蛋白質、酶、核酸、維生素、激素等的結構與功能;生物膜結構與物質運輸的機理;物質代謝及其調節;生物能學與生物氧化;分子生物學基礎如 DNA 復制、轉錄和翻譯,細胞代謝與基因表達調控等;現代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基本技術與方法。
639 藥分綜合 《藥分綜合》為初試科目,包括《藥物分析》和《有機化學》兩個科目的內容,各占 50%,均使用人民衛生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全國高等學校教材(供藥學類專業用)。《藥物分析》以《中國藥典》收載的常用分析方法和典型藥物的分析為主要內容;《有機化學》主要考察有機化學的基礎知識。
640 數學分析1. 《數學分析簡明教程》,鄧東皋等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 《數學分析》
(第二版),華東師范大學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41 藥學綜合A "1、《藥劑學》第八版,方亮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藥物化學》第一版,鄢明、成志毅編,科學出版社,2018。3、《藥物分析》第八版,杭太俊主編,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年。4、
《藥理學》第八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朱依諄、殷明主編。"
642 區域分析與規劃 掌握區域規劃的相關理論和方法,能綜合分析區域發展與規劃中的問題。
643 化學綜合(二) 分析化學(含儀器分析)、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參考書目:《分析化學》(上冊),武漢大學第五版;《海洋儀器分析》,中山大學出版社;《有機化學》(第五版),汪小蘭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學簡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高等教育出版社。
644 海洋生態學 海洋環境特征及海洋生物主要生態類群、海洋生態因子及其對生物的作用、海洋初級生產力、海洋生態系統的生物地化循環;了解海洋漁業資源的科學管理原理、海洋赤潮與海洋污染特點、海洋生物多樣性特點與保護,了解生態學理論在解決各生態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性。參考書目:《海洋生態學》(第三版),沈國英、黃凌風等,科學出版社,2010年。
645 普通地質學"是地質學類專業的入門課程,主要包括地球的形成、物質組成與演化;內、外動力地質作用;地質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等等方面的知識。主要參考書:舒良樹,普通地質學, 地質出版社,2010。"
646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647 基礎醫學綜合 病理學、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
648 生物醫學綜合 生理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
649 口腔醫學綜合 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解剖學、牙體牙髓病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
651 國際關系史 從1618年三十年戰爭開始,一直考到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結束。期間包含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烏得勒支體系、維也納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雅爾塔體系以及后雅爾塔體系等重要歷史進程與重大戰爭與和平轉折事件。并對具體事件的條約內容與歷史影響進行考核。
653 中外電影史論 中外電影史、中外電影理論各占50%,參考書目:《中國電影史》,李少白主編,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7);《世界電影史》,大衛•波德維爾、克里斯汀•湯普森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電影理論史評》尼克•布朗,中國電影出版社(1994);《電影理論讀本(修訂版)》,楊遠嬰主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中國電影理論史評》,胡克,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