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招生考試屬于擇優(yōu)選拔性考試,考試大綱及書目僅供參考,考試內容及題型可包括但不僅限于以上范圍,主要考察考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考試性質
漢語國際教育基礎考試是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生入學考試科目之一,是由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統(tǒng)一制定考試大綱,教育部授權的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yǎng)院校自行命題的選拔性考試。本考試大綱的制定力求反映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的特點,科學、公平、準確、規(guī)范地測評考生的相關知識基礎、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漢語國際教育基礎考試的目的是測試考生相關的中外文化、教育學、心理學、跨文化交際的基礎知識、基本素養(yǎng)及書面語表達能力??荚噧热莅ㄖ型馕幕翱缥幕浑H基礎知識,教育學、心理學及語言教學基礎知識,案例分析與寫作等方面的內容,要求考生掌握漢語國際教育的任務、特點以及學科定位和學科體系;了解學科理論基礎中的語言學、教育學、心理學、文化學等內容;熟悉西方有關語言習得的有關理論和假說;掌握第二語言教學法流派對外漢語教學論等。系統(tǒng)掌握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二、評價目標
(一)要求考生具有與國際漢語教學相關的中外文化與交流、跨文化交際及漢語國際傳播的基礎知識。
?。ǘ┮罂忌哂信c國際漢語教學相關的教育學、心理學和語言教學基礎知識。
?。ㄈ┮罂忌哂休^強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和書面語表達能力。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ㄒ唬┛荚嚂r間
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ǘ┐痤}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ㄈ┰嚲頋M分及考查內容分數分配
試卷滿分為150分。其中文化基礎知識60分,教育、心理及語言教學基礎知識50分,案例分析40分。
?。ㄋ模┰嚲眍}型比例
壹 文化基礎知識(60分)
一、填空題。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二、名詞解釋題。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三、簡答題。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貳 教育學、心理學及語言教學基礎(50分)
一、填空題。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二、名詞解釋題。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三、簡答題。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叄 案例分析(40分)
寫作題為論說文。論說文的考試形式有兩種:
1.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題作文;
2.基于文字材料的案例分析。
每次考試為其中的一種形式。要求考生在準確、全面地理解所給文字材料和題意的基礎上,寫出思想健康、觀點明確、內容充實、結構嚴謹、條理清楚、語言規(guī)范、卷面清潔的文章,鼓勵考生結合實際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
四、考查范圍
漢語國際教育基礎能力考試由“文化基礎知識”,“教育學、心理學及語言教學基礎知識”,“案例分析”三部分組成。
文化基礎知識
一、中國文化概論
?。ㄒ唬┪幕暮x、廣義文化與狹義文化、中國文化的特點。
?。ǘ┲袊幕幍乩憝h(huán)境、經濟基礎、社會政治結構及中國文化的發(fā)展歷程。
地理環(huán)境及其對中國文化的作用與影響;中國文化植根的經濟基礎;中國文化依賴的社會政治結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歷程
?。ㄈ┲袊鴤鹘y(tǒng)文化分類
中國語言文字;中國古代哲學及學術思想;中國宗教信仰;中國古代教育;中國古代史學;中國古代典籍;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科學技術;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國古代各類藝術
?。ㄋ模┲袊褡寮爸型馕幕涣?/p>
中國姓氏與名、字、號;中國民族及風俗習慣;中外文化交流。
二、西方文化概論
?。ㄒ唬┕畔ED羅馬文化
愛琴文明與希臘神話傳說;希臘城邦文化;羅馬文化;
?。ǘ┲惺兰o基督教文化
基督教的早期發(fā)展;基督教與西歐封建社會
(三)西方近現代文化
文化大變革的濫觴;文藝復興與人文主義;宗教改革;地理大發(fā)現;民族國家的崛起;西方文化的現代化;現代化轉型的完成。
三、跨文化交際學
(一)跨文化交際與跨文化交際學
?。ǘ┪幕c交際
(三)跨文化交際的過程
交際;語言交際;非語言交際;社會交往;人際關系;經營管理
?。ㄋ模┛缥幕浑H的核心價值觀
(五)提高跨文化意識
跨文化交際的障礙;文化休克與跨文化訓練
教育學、心理學及語言教學基礎知識
一、對外漢語教育是一門專門的學科
?。ㄒ唬W科名稱
有關語言的幾個基本概念,學科名稱討論,對外漢語教育學科。
?。ǘW科任務和學科體系
學科任務,核心內容,內部因素,外部因素。各種語言教育體系模式,對外漢語教育學科體系。
(三)學科性質和學科特點
對外漢語教學的性質,對外漢語教學的特點,對外漢語教育的學科特點。
(四)學科定位與爭論
小兒科論,對外漢語文化教學學科論,應用語言學學科論,語言教育學科論
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發(fā)展與現狀
(一)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的發(fā)展回顧
開創(chuàng)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確立對外漢語教育學科。
(二)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的發(fā)展現狀
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è),學科地位,學科教育體系和課程體系,學科理論體系,教師隊伍建設。
?。ㄈ┦澜鐫h語教學的發(fā)展特點
新世紀語言教育的重要性,世界漢語教學的發(fā)展特點。
三、對外漢語教學的語言學基礎和教育學基礎
?。ㄒ唬ν鉂h語教學的語言學基礎(上)
語言的基本特征與對外漢語教學,語言學的發(fā)展與對外漢語教學。
(二)對外漢語教學的語言學基礎(下)
功能主義與對外漢語教學,漢語的特點與對外漢語教學。
(三)對外漢語教學的教育學基礎
教育的作用與教育的目的,教學過程與教學原則,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四、對外漢語教學的心理學基礎和文化學基礎
(一)對外漢語教學的心理學基礎
語言的生理—心理基礎,記憶與第二語言學習,心理學的發(fā)展與第二語言教學。
?。ǘν鉂h語教學的文化學基礎(上)
語言與文化,語言與跨文化交際。
(三)對外漢語教學的文化學基礎(下)
對外漢語教學相關的文化教學,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原則。
五、語言習得理論
?。ㄒ唬┱Z言學習與習得
學習與一般學習理論,語言學習與習得的區(qū)分。
?。ǘ┑谝徽Z言習得及主要理論和假說
兒童第一語言的習得過程,兒童第一語言習得的主要理論。
(三)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和假說
第二語言習得的主要理論和假說,第一語言習得與第二語言習得的異同比較。
六、第二語言習得研究
(一)第二語言習得過程研究
對比分析,偏誤分析,運用分析和話語分析。
?。ǘW習者的個體因素
生理因素,認知因素,情感因素。
(三)語言學習環(huán)境
社會環(huán)境對目的語學習的影響,課堂語言環(huán)境與第二語言學習,充分利用語言環(huán)境提高學習效率。
七、第二語言教學法流派與發(fā)展趨向
(一)認知派與經驗派教學法
語法翻譯法,直接法,情景法,閱讀法,自覺對比法,聽說法,視聽法,自覺實踐法,認知法。
?。ǘ┤吮九膳c功能派教學法
團體語言學習法,默教法,全身反應法,暗示法,自然法,交際法。
?。ㄈ┑诙Z言教學法發(fā)展趨向
第二語言教學作為一門學科的發(fā)展概況,第二語言教學法流派分析,第二語言教學法的發(fā)展趨向。
八、對外漢語教學理論與應用(上)
?。ㄒ唬ν鉂h語教學目的與課程設計
對外國學習者的教育目的,對外漢語教學目的,對外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
?。ǘν鉂h語教學的基本教學原則
確立教學原則的指導思想,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教學原則。
?。ㄈν鉂h語教材的編寫和選用
教材的重要性,教材的依據,教材編寫和選用原則,教材設計的類型,我國對外漢語教材的發(fā)展,對外漢語教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九、對外漢語教學理論與應用(下)
?。ㄒ唬ν鉂h語教學過程與課堂教學
教學過程的重要因素,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特點與環(huán)節(jié),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技巧,課堂教學的評估
?。ǘν鉂h語語音、詞匯、語法、漢字教學
語音教學,詞匯教學,語法教學,漢字教學
(三)語言測試
語言測試的作用,語言測試的種類,語言測試的評析標準,標準化語言測試的過程,語言測試的內容和主要題型。
十、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建設
?。ㄒ唬ν鉂h語教學研究方法
學科研究的內容,學科研究的方法論原則,學科研究的具體方法。
(二)對外漢語教學學科建設的任務
改革和完善教學法體系,加強理論研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在世界范圍內確立學科地位。
案例分析
一、考查要求
掌握并能綜合運用漢語國際教育相關理論和知識分析問題,能夠在教育實踐的真實案例分析中展現發(fā)現問題的敏感性、分析問題的科學性、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具備教育反思能力。
二、考查內容
1、基礎理論
要求能夠運用相關理論對案例進行深入的分析與闡述,包括語言學、教育學、文學、文化學、傳播學和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
2、真實案例
漢語國際教育實踐中真實發(fā)生的含有問題或疑難情境或能夠反映某一國際漢語教育基本原理的典型性事件,包括課堂教學案例、跨文化交流案例、文化傳播案例、漢語推廣案例、文化傳播和漢語推廣的管理案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