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工程大學化工機械專業始建于1972年,是建校時的三大專業之一,1974年開始招生,1977年招收首屆本科生,2014年建立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2000年獲化工過程機械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獲動力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經過近50年建設和發展,已建成為湖北省重點學科、湖北省首批優勢學科、楚天學者計劃設崗學科,在省內及中南地區具有重要影響,是省內唯一以培養化工行業的機械、熱能、動力、制冷方向人才為特色的學科。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是國家級特色專業、湖北省首批品牌專業。2006年、2013年、2018年分別成立了武漢市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化工裝備強化與本質安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省綠色化工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本學科形成了4個特色突出、有一定優勢、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所獲成果既涉及動力工程的理論學術前沿,又有鮮明化工特色的應用工程與技術。2013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5年來,獲省部級教學科研獎勵9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7項,縱向經費2400余萬元,科研進帳6200余萬元,出版專著3部,發表學術論文42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論文10篇,SCI、EI、ISTP檢索收錄250余篇。
本學科現有省級教學團隊和省級創新團隊各1個,有教授29名、副教授14名、講師5名,其中博導9名,中國科協“求是獎”獲得者1人,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2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2人,湖北省“楚天學者/學子計劃”特聘教授7人,1人曾任教育部能動類教指委副主任,現有能動類和過控類分教指委委員各1人。梯隊成員分別擔任全國高校工程熱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化工學會化工機械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特種設備安全與節能促進會理事、湖北省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湖北省特種設備協會常務理事、湖北省人工智能學會常務理事、17/7家國際/國內學術刊物編委等學術職務。
本學科建設一直堅持服務區域經濟建設,緊密聯系湖北及中南地區化工裝備、能源輸送轉換、節能減排等科學發展問題,為企業與社會提供科技服務,培養各類工程技術人才1萬余人。隨著國家“中國制造2025”、“湖北省千億產業集群”和“武漢市80萬噸乙烯工程”建設規劃的實施,以化工、汽車、鋼鐵為支柱產業的湖北省將承擔中部崛起戰略支點作用。本學科對湖北省建設規劃的實現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