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目標
機械工程領域工程碩士主要為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從事機械設備設計、生產制造、檢測及控制、使用及維修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學位獲得者應熱愛祖國,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動向,具有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掌握現代機械設計基礎理論和方法、現代制造技術(包括工藝過程、制造加工設備及系統)、現代控制理論和方法、機電液一體化技術、試驗技術、機械性能分析技術、使用維修理論及技術。具有從事新產品開發設計能力、生產工藝設計及實施能力、生產設備管理及使用維修能力; 具有獨立擔負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實事求是、認真嚴謹的科學作風。
二、專業方向
1、數字化設計與制造
2、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
3、機電一體化技術與設備
4、現代制造信息系統
5、電站設備安全與優化設計
6、新能源技術與設備
7、輸電線路工程
8、先進施工技術與設備
9、車輛振動、噪聲、監測與分析
10、車輛設計
11、創新技術及應用
三、培養方式及學習年限
1、攻讀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采取進校不離崗方式,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
2、論文工作采取學校和企業聯合指導方式。
3、攻讀工程碩士專業學位人員,培養年限一般不低于3年,不超過5年。論文工作時間不少于1年。
四、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課程設置及內容選取應針對工程特點和企業需求按工程領域設置,考慮到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的要求,突出寬、廣、新特點。
工程碩士生的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總學分不少于31學分。包括公共課程、基礎理論類課程、專業技術類課程、職業素質課、必修環節和選修課。選修課可根據企業需要并經導師同意選修其他領域的課程。
五、主要培養環節及有關要求
制定培養計劃:
工程碩士生在入學后一個月內,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導師協助制定出工程碩士生個人培養計劃。
提交選題報告:
(1)工程碩士生入學后應在導師指導下,查閱文獻資料,了解學科現狀和動向,盡早完成論文選題。選論文選題應直接來源于生產實際或具有明確的生產背景和應用價值。可以是一個較完整、相對獨立的工程技術項目的設計或研究課題。可以是技術攻關、技術改造項目,也可以是新產品的研制與開發;以是一個完整的工程系統規劃、設計。應給出多種方案的比較和分析,不但要有定性的說明,而且應有定量分析,必須提供詳細規劃圖紙,給出生產設備、物流系統和人力等的最優配置和系統集成;以是某一工程系統的技術改造和關鍵技術攻關。應給出原系統的評價和分析,診斷存在的問題,提出技術改造的方案、關鍵技術及其解決途徑,對新方案做出技術先進程度、產品質量、經濟效益的預測評價;以是新設備或新材料產品的開發、新工藝流程的設計和生產管理。應給出該設備和材料的技術性能分析、組織結構特點及創新之處,給出優化的生產工藝方案,以及推廣應用的前景分析。
(2)工程碩士生必須在第四學期末或第五學期初作選題報告,同時向研究生院提交不少于3000字(不含圖表)的詳細報告。選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課題的意義,國內外關于該課題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論文的基本構思,研究方法,計劃進度,預期目標及成果,主要參考資料等,選題報告中引用外文文獻應不少于10篇。
參加專題報告和論文中期檢查:
工程碩士生在讀期間必須參加不少于6次學術活動。每次學術活動后須寫出不少于500字小結,經導師簽字后自己留存,申請答辯前交學校研究生培養辦公室記載成績。
學位論文實行中期檢查制度。在第五學期末或第六學期初進行論文中期報告,按選題報告的基本構思和計劃進度,以書面材料具體匯報論文工作進展以及論文完成的可能性。導師與考核小組對工程碩士生的論文中期檢查可與專題報告統籌安排。
提交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必須由工程碩士生本人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并能體現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生產或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工程碩士生應按照碩士學位論文寫作的有關規定和要求,進行學位論文的撰寫。
六、論文答辯與學位授予
論文答辯和學位授予按照《華北電力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和答辯的有關規定》、《華北電力大學在職攻讀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規定》等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