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目標
本領域主要培養能在道路交通運輸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應用、產品開發、企業和行業管理、教學等工作的高層次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具體要求為:
1.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有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身心健康。
2.掌握交通運輸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創新意識和科研協作精神;掌握解決交通運輸工程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具有獨立承擔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自我提高能力及自適應能力。
二、學習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學習方式,學習年限一般為2年。
三、培養方式
采用課程學習、實踐教學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
實踐教學采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鼓勵學生到相關科研院所、企業、行業管理部門等單位進行實習;研究生在學期間的分散或連續實習時間累計不少于6個月。
學位論文選題來源于工程實際或具有工程技術背景。
學位論文由校內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教師與具有工程實踐經驗和高級技術職稱的校外導師聯合指導。
四、主要研究方向
1、道路交通運輸規劃與設計;
2、道路運輸及汽車節能減排技術;
3、道路運輸與汽車安全技術;
4、汽車運行品質控制及性能優化;
5、智能交通運輸系統。
五、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包括公共基礎課(政治理論、外語、數學、計算機應用等)、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和必修環節(工程實踐)。
課程學習和實踐教學實行學分制,其中必修課(公共基礎課與專業基礎課)為21學分;必修環節為6學分;選修課備選為7門。
每個學生應修總學分不少于32學分,在1年內修完。
課程設置情況見表一。
表一 課程設置情況一覽表
課程類別 | 課程名稱 | 總學時 | 學分 | 學期 | 備注 | |
必修課 | 公共基礎課 |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 32 | 2 | 秋季 | 考試 |
自然辯證法 | 16 | 1 | 秋季 | 考試 | ||
第一外國語 | 64 | 4 | 秋季 | 考試 | ||
知識產權 | 32 | 2 | 秋季 | 考試 | ||
工程數學基礎 | 32 | 2 | 秋季 | 考試 |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32 | 2 | 秋季 | 考試 | ||
科技信息檢索 | 32 | 2 | 秋季 | 考試 | ||
專業基礎課 | 交通運輸工程學 | 32 | 2 | 秋季 | 考試 | |
交通運輸系統工程 | 32 | 2 | 春季 | 考試 | ||
汽車運用理論 | 32 | 2 | 春季 | 考試 | ||
必修環節 | 工程實踐 | 6 | ||||
選修課 | 汽車診斷方法與技術 | 32 | 2 | 春季 | 考查 | |
汽車節能減排技術 | 32 | 2 | 春季 | 考查 | ||
道路運輸安全技術 | 32 | 2 | 春季 | 考查 | ||
智能運輸系統 | 32 | 2 | 春季 | 考查 | ||
交通運輸規劃與設計 | 32 | 2 | 春季 | 考查 | ||
交通運輸系統仿真 | 32 | 2 | 春季 | 考查 | ||
專業英語 | 32 | 2 | 春季 | 考試 |
六、學位論文
論文選題應來源于工程實際或具有工程技術背景,包括:交通運輸工程領域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產品的研制與開發;交通運輸工程領域工程設計與研究、技術開發與研究、技術應用與改造、工程技術軟件應用與開發、工程技術管理科學研究等。論文應具備一定的技術要求和工作量,體現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具有先進性、實用性。
論文工作須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論文指導實行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聯合指導的雙導師制,校內導師由具有交通運輸工程領域專業學位指導教師資格的老師擔任,校外導師由來自交通運輸工程領域的相關企業、行業管理、科研院所的專家擔任。
學位論文應做到概念準確、推理嚴密、語意通達、數據可靠、結構完整。學位論文字數在2-4萬字。
七、論文評審與答辯
1.申請答辯。學生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所有環節的學習,經考核成績合格并獲得相應學分,獲得學分滿足培養方案規定進,可申請論文答辯。
2.論文評審。論文須經本領域至少2位相關專家評審,評審內容為:論文選題針對性、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掌握適度、研究和設計方法的合理性、數據與材料的可靠性、理論分析推導的正確性、論文的工程背景和技術難度、學術價值及社會經濟效益、文本規范等。
3.論文答辯。答辯委員會由5位及以上本領域相關的專家組成,其中至少1位校外專家。答辯委員會專家根據學生論文介紹和回答問題情況、結合學位論文對每位學生的學位論文進行百分制評分,取所有專家評分的平均值作為學生的論文答辯成績,平均分為60分及以上者方可通過論文答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