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下午,學位中心舉辦2021年第七期“中心大講堂”,邀請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原會長、計算機軟件與虛擬現實領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趙沁平作主題為“談談研究生教育經濟(效益)學”的專題報告。學位中心全體員工參加,黨總支書記、主任黃寶印主持報告會。
報告會前,趙沁平院士應邀欣然為中心全體員工進行了由他主編的專著《教育規律讀本》現場簽名贈書。
報告會上,趙沁平院士談到,習近平總書記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研究生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為教育系統金字塔的最高端,研究生教育直接影響國家戰略,對研究生教育效益進行系統深入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趙沁平院士從效益及其分類、大學的科學發展維度、大學的社會功能與效益、大學的經濟實體屬性、研究生教育經濟(效益)學研究等四個方面闡明了教育經濟(效益)學的內涵與核心。
趙沁平院士從性質、按時間、按范圍等角度介紹了效益的不同分類,并從大學規模、人才培養質量、學科與科技產出水平、大學的類型、層次、學科、布局以及教育的效益等方面闡述了大學的科學發展維度,提出規模、質量、結構和效益要協調發展。他指出,通過分析我國教育結構發現研究生教育的屬性既有非競爭、非排他的公共性,又有體現競爭性和排他性的私有性,既有公益性也有經濟性。研究生教育的社會效益包括培養的人才、創造的知識、對社會文化的影響、對國家和民族的長遠影響。研究生教育的經濟效益,涵蓋發明、開發的技術轉移,衍生的企業、社會服務,辦學對經濟發展的拉動等方面。要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關注經濟效益。從目前關于研究生教育領域的相關研究來看,關于規模、質量、結構等研究成果較多,而關于研究生教育效益領域研究成果較少,迫切需要予以關注和重視。
<!--[endif]-->
最后,趙沁平院士指出,雖然我國研究生教育經濟學研究在過去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目前研究結果也表明研究生教育從國家層面、區域層面、省域層面、不同學歷層次、不同產業等多個維度都在促進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研究方面仍存在文獻數量較少、研究議題有限的問題。未來,可以從研究生教育效益指數入手開展工作,希望廣大從事研究生教育或教育經濟學研究的學者及教育行政管理人員進一步拓展研究議題,研究經濟與研究生教育的相互關系、研究生教育的投入與產出、成本與效益,以及研究生教育資源的內外部配置,使我國研究生教育經濟學的研究更加豐富多彩,更好地為我國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提供建議。
黃寶印對趙沁平院士的精彩報告表示感謝與敬意。他指出,趙沁平院士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教育部副部長、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會長等職,是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親歷者和領導者。趙沁平院士首提文化是大學第四項功能,指出大學對文化的作用和人才培養一樣,是大學與生俱來的功能,大學的發展和人才培養需要大學文化,社會文化的發展也需要大學。趙沁平院士最先提出研究生教育學概念,倡導和推動研究生教育規律研究,并且不斷提出關于研究生教育的若干問題,是需要我們不斷思考、不斷研究、不斷回答的時代之問、實踐之問。今天的報告從多維度觀察、思考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大勢,拓展了視野,引發了思考。在事業單位改革背景下,在新職能轉變之際,黃寶印對中心全體員工提出三點希望,一是做研究生教育的研究者,對研究生教育工作進行深入、系統、持續的思考和研究,承擔好研究生過程管理服務的歷史重任。二是創新性開展工作,聚焦職能定位、聚力主責主業,積極探索、主動作為,不辜負部黨組的期望,發揮好事業單位應有作用。三是深耕組織文化,要發揚好“牢記使命、奮斗進取、創新發展、追求卓越”的學位中心精神,齊心聚力、腳踏實地,用卓越的組織文化支撐事業高水平發展、助力研究生教育強國建設。
報告結束后,趙沁平院士與學位中心領導及各部門負責人一起進行了座談。趙沁平院士聽取學位中心新的職能定位的匯報,并和與會人員進行了深入的研討。他對學位中心近年來的發展及結合新的職能定位和自身特點,優化機構設置、明確職能定位、強化公益屬性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作為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學位中心要利用自身較強的專業性、技術性、服務性,向社會提供高質量的公益服務,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助力研究生教育強國建設。
上一篇: 沒有更多了
400-188-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