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科由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主持,由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和測繪與城市空間信息學院共同建設。2018年由環境工程和測繪工程兩個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合并而成。環境工程和測繪工程兩個專業均通過中國工程教育認證。
本學科現有專任教師77人,93%具有博士學位。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41人,博士生導師9 人,形成了結構合理的學術隊伍。團隊基礎扎實、技能全面,創新和應用能力強。多人是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北京市有突出貢獻專家、北京市高層次人才、北京市教學名師、北京市拔尖創新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百千萬人才、北京高創計劃科技領軍人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師。
本學科聘請數名全國知名設計、研究院所高級專家作為兼職導師。
本學科具備良好的科研條件,價值4000多萬元的儀器設備可用于開展水環境、大氣和固體廢棄物處理、流體、化學、計算模擬等實驗研究。擁有“城市雨水系統與水環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代表性建筑與古建筑數據庫工程研究中心”、“自然資源部城市空間信息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應對氣候變化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北京市電子廢物資源化國際合作研究基地”、“北京市可持續排水系統構建與風險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建筑遺產精細重構與健康監測重點實驗室”等七個省部級科研基地,為科學研究創造了良好的研究平臺。擁有一流的教學、科研、實驗環境,實驗室面積超過一萬平方米,設備總價值超過9000萬元,在國內搞笑處于領先地位。
近年來,本學科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級課題200余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0余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0余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60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60余部,申請專利90余項,主持編寫國家標準規范10余部。
本學科現分別在2個招生學院設置8個研究方向:
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設置:
(1)城市雨水系統與海綿城市;
(2)水污染控制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3)大氣污染控制;
(4)固體廢棄物資源化。
測繪與城市空間信息學院設置:
(5)工程測量;
(6)攝影測量與遙感應用;
(7)地理信息工程;
(8)導航與位置服務。
本學科面向資源與環境領域,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術知識、較強工程實踐能力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國際視野,并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本學科研究生就業范圍廣,就業質量高,能夠在國土、資源、環境、地質、礦產、海洋、林業、水利、交通、農業、電力、國防、安全、城市建設與管理、文物保護、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政府相關部門、科研院校、企事業單位從事生產設計、規劃、管理、科研和教學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