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對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為高等學校開展研究生教育改革、加快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指明了方向。加強研究生課程思政,深入挖掘各類課程中蘊含的思政資源,推動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緊密融合,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應然選擇。為此,山東大學研究生院秉持“全面思政教育、立體思政教育、創新思政教育”的理念,啟動“研究生課程思政”專項計劃,以“課程思政”為抓手創新育人手段,通過六大類課程思政立項探索,在課堂教學、專業建設、實踐環節等各方面,全面加強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為充分發揮優秀典型的引領示范作用,研究生院和學校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研究生課程思政擷英”系列報道,選取有關單位在推進“研究生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的深入思考、特色做法、典型案例,予以發布,以資借鑒,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最具創造力的研究生奠定堅實基礎。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課程思政是對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鑄就教育之魂的實踐創新。這就要求我們在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抓住課程改革核心環節,切實解決在育人實踐過程中“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有效協同”問題,著力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實現立德樹人的潤物無聲。作為承擔全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授課任務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工作隊伍著眼于厚植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政工作沃土,緊緊依托學院豐富的思政課程育人資源,結合學科特色,充分盤活各方面資源、多方面力量,積極搭建平臺,將實踐課與思政元素相結合,以“學”“傳”“踐”“講”為四大載體,多維度打造研究生實踐活動課程思政體系,助力培養工作,為培養更多地“學馬”“講馬”“信馬”“用馬”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貢獻力量。
學習為旗,理論經典領航新成效
落實課程思政要求我們把學科資源、學術資源等轉化為育人資源,實現“知識”與“價值”的有機統一。在此基礎上,馬克思主義學院以“方向上旗幟鮮明、方法上潤物無聲”為指導,開展了“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馬克思主義經典讀書系列活動,搭建青年學子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平臺,引導廣大青年學子回到經典,與經典對話,在品讀經典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真正養成“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的習慣。將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媒體活動中,開展“ ‘會’聲 ‘會’色——經典著作推薦”及“21天馬克思主義經典閱讀線上打卡活動”;舉辦“悅讀經典韻,共話新時代”征文評選。采取征文評比+分享交流的形式,將前期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的所思所想、閱讀成果沉淀下來,歷經思、品、悟,最后形成體系、落成文字,激發學生閱讀思考理論經典的積極性。發起“紅色家書誦讀”系列活動,通過快閃、接力誦讀、專題講座、主題黨日等形式,激發學生情感共鳴,傳遞紅色革命精神,在話語共振、認知共情、價值共享中引導研究生新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立志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傳播為基,宣傳使命開辟新發展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要自覺承擔起傳播新時代重要理論的使命。馬克思主義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理論基礎,以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以及校史為素材,以宣講團為依托,通過舉辦“青年宣講團”成員選拔大賽,從全體學生尤其是碩博研究生中遴選具有優秀宣講能力和潛力的人員組成宣講團,從宣講主題、宣講內容、PPT制作、宣講技巧等方面對宣講團成員進行精準打磨和系統培訓,試講成型后帶領青年宣講團,走進高等院校、中小學、社區、企業進行思政理論的主題宣講,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立足于思想政治原理、方法論、案例的基礎,以青年的視角向外界宣傳和講解,引領并帶動更多的青年學子主動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踐行思政思想,為廣大青年學子搭建廣闊的思政理論學習陣地和思想交流舞臺。宣講團根據不同受眾,采用不同的方式,發動研究生骨干力量,不斷提高宣講效果。面對大學生群體,宣講團與校團委、學生理論社合作,采取青年人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宣講;面對專業教師群體,宣講團與二級學院黨支部合作,共同探討“課程思政”建設,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面對村民,宣講團成員與村委干部一同走訪老黨員,與村民們拉家常,在田間地頭開展理論宣講。讓學生在理論宣講實踐中,提煉總結思政案例背后蘊藏的紅色基因和革命精神,增強學生聽黨話、跟黨走的自覺。
實踐為源,敏學篤行叩問新時代
社會實踐活動是第二課堂,有利于學生認識社會、提升能力。因此,充分發掘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中的育人資源,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十分必要。
每年寒暑假,馬克思主義學院都會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2018年暑假展開了以“尋訪齊魯紅色基因,弘揚新時代家國情懷”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2019年暑假組織學生赴延安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社會實踐活動。2020年寒假社會實踐團走進山東青年政治學院、齊魯師范學院、山東省實驗中學、章丘三澗溪村開展社會實踐。這些實踐活動,是學院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索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有益嘗試,是弘揚馬克思主義學風的積極探索,是新時代青馬學子成長成才的必經之路。通過實踐學習,學院學生進一步明確了要把人生抱負落實到腳踏實地的實際行動中來,把學習奮斗的具體目標同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結合起來,立鴻鵠志,做奮斗者,以青年應有的責任和擔當,自覺承擔起學習、宣傳、發展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重要使命。
講學為要,樂學化育歷煉新人才
為深入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展現新時代青年理論素養和精神風貌,馬克思主義學院面向山東大學一校三地所有學生舉辦大學生講思政公開課比賽、短視頻大賽。圍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五門思政課程中的有關章節或專題,以團隊參與的模式開展。通過專業的培訓講座,采用初賽和決賽、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邀請思政相關專家、教師進行專業評選、打分、評價。
通過讓高校學生講思政課這一新穎的授課方式,在比拼與較量中激發了學生對思政學習的熱情,增進對思政課教學內容的認識和思考,深化了對思政課的感情。在校研究生積極踴躍參與,在比賽過程中,同學們精選主題、精巧構思、精心講述,為思政課的建設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視角,拓寬了思政課的教學路徑,促進了思政課教授內容和講課模式的創新與發展,提高了思政課的吸引力與感染力。同時,“大學生講思政課”是將思政元素融入實踐中,不但增強了大學生對黨和國家的自覺認同,幫助大學生了解為人處世的法律道德意識,還增加了大學生對社會現實問題的建設性思考,對觀察時代、引領時代的理論智慧,達到樂學化育、潤物無聲的效果。
馬克思主義學院實施社會實踐課程思政改革的理念和行動,著力探索構建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也是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和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有效切入,能夠使教育教學過程真正做到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學院將以“久久為功”精神,持之以恒推進研究生社會實踐課程思政改革創新,進一步探究社會實踐教學規律,全面強化體系化、規范化建設,科學實施考核評估與效果評價,及時總結經驗,努力凸現高校課程的立德樹人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