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季研究生學位申請工作即將開始,為集中解答研究生較為關心的問題,確保學位評定審議相關工作順利進行,現就相關問題作如下釋疑提示:
一、關于流程
問:研究生學位評定工作流程有哪些?相關時間節點如何安排?
答:研究生學位評定工作實行校院兩級管理,大致包括導師確認、論文在線提交、相似性檢測、雙盲評審、答辯、答辯后修改、院校審核七步,博士生還需通過預答辯和科研成果審核方可完成學位申請。流程圖及時間安排可查閱《2021年上半年研究生論文答辯及學位評定工作安排通知》。學位評定工作環環相扣,請畢業生務必密切關注研究生院及學院相關通知,遵從各項時間安排。
二、關于系統
問:申請學位需要填報什么系統?
答:學位申請人應按要求登錄我校“研究生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完成答辯申請和論文上傳工作。同等學力人員還應在答辯后,完成“全國同等學力人員工作信息平臺”內容的填報。
三、關于論文寫作
問:論文格式規范有何要求?
答:自本學期開始,我校學位論文全面實行新的寫作規范,如對論文格式、印刷裝訂、封面制作等不明確,可點擊查看《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規范》。申請人所在培養學院自訂寫作規范要求的,按學院要求執行。
問:論文字數要求是硬性規定嗎?
答:論文字數是工作量的直觀體現,工作量是否飽滿,是專家判斷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根據《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規定,“碩士學位論文正文字數原則上不低于2.5萬字,博士學位論文正文字數原則上不低于10萬字”。請務必加大投入,保質保量完成論文寫作,勿將精力放在湊字數、湊篇幅、打擦邊球等方面。一篇優秀、規范的學位論文,不僅是答辯場上的最佳助力,更是對研究生生涯的最好總結。
問:修改論文題目該如何申請?系統如何操作?
答:若論文題目修改不涉及選題的實質性變動,在征得導師書面同意,經學院審核通過后,即可在系統內進行微調。可由申請人本人在“提交論文”界面點擊“修改”按鈕操作,但系統操作應在學院答辯申請審核以前完成,若審核完畢,進入相似性檢測和雙盲評審環節,則不再接受論文題目修改申請。
答辯后,如需調整論文題目,可在學位信息采集時進行修改,直接填寫調整后的論文題目。
問:論文未如期完成,可以延期嗎?
答:按時完成合格的學位論文寫作是學位申請的基本要求,論文提交時間不可逾期和延遲。錯過正常學位申請者,在學籍規定時限內可以辦理延期畢業,但由此可能造成學業記錄、就業風險、落戶風險等,希望同學們嚴肅對待學業和學位申請,按時保質完成學位論文,作一名合格的貿大研究生。
四、關于相似性檢測
問:相似性檢測標準是什么?
答:對于答辯前檢測,20%以下為通過,20%-40%可復檢但必須雙盲評審,40%以上延期答辯;對于答辯后終檢,20%以上暫緩授予學位。詳見我校《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及處理辦法》。
問:學校檢測結果和自己檢測的不一樣,以哪個為準?
答:任何檢測系統,都只是查處學術不端行為的工具。所謂的“準”與“不準”,唯一要看的,就是論文中究竟有沒有抄襲行為和抄襲段落。不論是何系統、何數據庫,只要確證存在抄襲剽竊行為,學校一律秉持“零容忍”態度嚴肅處理。
開展相似性檢測的目的,并不是幫助學生規避論文抄襲,而是及時發現、制止、懲處學術不端行為。作為一名合格的貿大研究生,應加強學術自律,以科學嚴謹的態度開展論文寫作,確保科學研究和論文寫作的原創性,而不應將精力花費在判斷哪個檢測系統的檢測結果對自己更有利上。如果論文確實沒有抄襲,那么無論哪個系統的檢測結果都是一樣。
問:論文相似性檢測通過,是否表示論文中一定不存在學術不端問題了?
答:任何系統檢測,都是只輔助判斷的工具。“查不查得出來”和“有沒有”并非同一層面上的問題,即使論文在檢測時僥幸通過,學校還有雙盲評審、答辯、答辯后抽查等監督手段,學術不端行為遲早會暴露。此外,學校隨時受理公眾的學術不端舉報,無論何時發現,一經查證,必將根據教育部《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追查到底,直至取消學位,決不姑息,我校已有學位獲得者因學術不端被撤消學位的先例。對此,請各位同學切勿掩耳盜鈴,心存僥幸。
問:論文相似性檢測通過后,還有沒有進一步修改和完善的機會?
答:提交學位申請時,應已完成論文的全部寫作和修改,上傳的“正文、全文”均應是經導師審定后的終稿,不允許上傳草稿和半成品。相似性檢測通過的論文將直接進入雙盲評審,不可修改。因此,針對雙盲評審環節來說,沒有修改機會。
但是,相似性檢測結束距答辯開始還有近一個月,申請人完全可以利用好這段時間,對論文細節做進一步修改完善,相信會對提升答辯通過率有很大幫助。
五、關于雙盲評審
問:雙盲評審和相似性檢測的區別是什么?
答:相似性檢測關注學術不端,是道德底線;雙盲評審關注寫作水平,是質量把關。
通過了相似性檢測,表明申請人道德品質過關,符合學術底線要求,但并不代表論文質量也達到了合格要求。雙盲評審是將論文送交第三方專家做出客觀評判,旨在判斷論文質量。通過了雙盲評審,表明質量預審合格,可以進入答辯程序。
問:雙盲論文什么時間送審,多長時間會反饋結果?
答:雙盲論文一般在3月底送出。博士論文評審時長為35個工作日,碩士論文評審時長為25個工作日,評審結果在此期間隨時反饋,如遇到評審異議需要加送,時間會相應延長。
六、關于答辯
問:答辯時間及答辯方式如何安排?
答:2021上半年答辯時間為4月26日至5月16日,具體日期由學院安排。答辯方式將采取線下和線上兩種方式,具體由學院根據疫情發展情況及本學期學校教學安排自行確定。答辯時間、答辯地點、答辯方式的相關信息,學位申請人可于答辯期開始前一周詢問所在學院。
問:答辯人在整個答辯過程中,具體要做些什么?
答:答辯前,按學院要求提交答辯論文、制作PPT,填寫紙質學位申請材料,向答辯秘書確認答辯時間、地點、流程,積極做好答辯公告及相關準備工作。答辯時,應著裝得體,按照規定時間完成論文陳述,接受答辯專家提問并進行答辯,在投票表決時回避,公布答辯結果時應認真聽取專家意見及修改建議。建議申請人提前觀摩往年“論文答辯網絡直播視頻”,做好準備。答辯通過后,須對論文作進一步完善和修改,按時提交論文定稿,接受相似性終檢。
問:答辯后的論文定稿如何提交?
答:電子版定稿應上傳至“研究生綜合管理信息系統”(見圖示),上傳功能于5月6日開放,點擊“修改”按鈕后才可上傳。定稿應提交PDF文檔,上傳論文“全文”,無須匿名。紙質版定稿的提交視疫情發展情況另行通知。
注意:提交的論文定稿將進行相似性終檢、學位授予后抽檢。上傳前請務必確認上傳的是最終文本,避免因小失大。
七、關于博士科研發表
問:博士科研成果審核的要求是什么?
答:2015級以前和以后的博士科研成果考核辦法不同,詳請可查看《博士申請學位科研成果考核辦法(適用2015級以后博士,2015級以前選擇適用)》、《博士研究生論文發表要求及審核細則(適用2015級以前博士)》。博士科研成果審核嚴格按照上述文件執行,各學院制訂了實施細則的,按學院細則執行。
問:我還有科研成果未見刊,成果信息最晚什么時候應填報到系統?
答:博士科研成果審核通常在三個階段進行:提交答辯申請時(約3月中上旬)、答辯前(約5月初)、學位授予前(約6月初)。根據我校《博士研究生畢業與學位授予分離工作實施方案》,提交答辯申請時,要審查1篇符合要求科研成果的見刊情況;答辯前,要審查并公示達到答辯要求的科研成果;學位授予前,要審查并公示達到學位授予要求的科研成果。
請學位申請人按照學院要求,盡早、完整地在系統內填報成果信息,按時提交紙質成果證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