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內容應層次分明、數據可靠、文字簡練、說明透徹、推理嚴謹、立論正確。論文內容一般應由 11-13 個主要部分組成,具體視學科和論文實際情況而定,依次為:1.封面、扉頁;
2.學位論文原創性聲明和版權使用授權書;3.中文摘要;4.英文摘要;5.目錄;6.英文縮略詞說明(醫學類);7.符號說明(必要時);8.論文正文;9.參考文獻;10.綜述(醫學類);11.附錄(必要時);12.攻讀博(碩)士學位期間主要研究成果;13.致
謝。其中,醫學類學位論文應包含英文縮略詞說明和綜述部分。
各部分的具體要求如下:
1.封面、扉頁學位論文封面格式分為公開學位論文(學術學位)、公開學位論文(專業學位)、涉密學位論文(學術學位)、涉密學位論文(專業學位)等四種形式(具體見附件 1.樣例 1-4),封面正面上填寫論文題名、學科專業(一級學科或專業學位類別)、學科方向或專業領域、作者姓名、指導教師姓名等內容。在書脊上方印“博(或碩)士學位論文”,下方印“中南大學”。涉密學位論文須在封面右上角標注密級、定密日期,由校保密辦公室審批、蓋章。
公開、涉密學位論文扉頁采用統一格式,一律不帶密級欄,分為學術學位、專業學位兩種格式(具體見附件 1.樣例 5-6)。扉頁除包含封面正面的全部內容外,還應包括中圖分類號、 UDC、學校代碼、學位類別(專業學位或學術學位)、副題名
(必要時)、研究方向、二級培養單位、副指導教師(必要時)、以及論文答辯日期和答辯委員會主席等內容。扉頁須單獨成頁,印在右頁。
學位論文題名應能概括整個論文最重要的內容,確切、具體,力求精簡,嚴格控制在 25 字以內,學位論文封面不使用副題名。
學科專業(專業類別)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2018 年頒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為準,只填寫一級學科或專業學位類別名稱;學科方向(專業領域)可填寫二級學科、三級學科或專業學位領域名稱,自主設置二級學科和交叉學科須加括號注明;研究方向可根據學位論文具體研究內容,只填寫關鍵詞組,力求準確、精煉。指導教師署名一律以批準招生的指導教師為準,如有變動應正式提出申請并報研究生院審批,且只能寫一名指導教師。如有其他指導教師,只能在扉頁的副指導教師一項中填寫(限一名)。
中圖分類號(http://www.ztflh.com/)和 UDC 號(《國際十進位分類法》)可在圖書館查閱獲得。
2.學位論文原創性聲明和版權使用授權書
學位論文原創性聲明和版權使用授權書單獨設一頁,排在扉頁后(具體見附件 1.樣例 7)。
3.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應說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結論,突出學位論文中的創造性成果和新見解,語言力求精練。其中,醫學類學位論文的摘要應就研究背景和意義予以闡述。碩士學位論文中文摘要字數為 500 字左右,博士學位論文中文摘要為
1000 字左右。
中文摘要頁(具體見附件 1.樣例 8)上空一行居中打印論文題名(三號黑體加粗,段前 18 磅、段后 12 磅),換行頂格編排“摘要:”(四號黑體加粗)及摘要內容(四號宋體),每段開頭空二格。摘要內容后空一行頂格編排圖、表、參考文獻的數量(四號宋體);空兩行后頂格編排“關鍵字:”和“分類號:”(四號黑體加粗),每篇論文應選取 3-8 個關鍵詞,每一關鍵詞之間用分號(中文摘要為全角符號,英文摘要為半角符號)分開,最后一個關鍵詞后不打標點符號。
4.英文摘要英文摘要格式和內容與中文摘要相對應,另起一頁(具體見附件 1.樣例 9)。上空一行居中打印英文題名(三號 Times New Roman 字體加粗),換行頂格編排“Abstract:”(四號 Times New
Roman 加粗)及英文摘要內容(四號 Times New Roman 字體),摘要內容每段開頭留四個字符空格。摘要內容后下空兩行,頂格編排“Keywords:”和“Classification:”(四號 Times New
Roman 加粗)。
中、英文摘要頁的行距為固定值 20 磅。
5.目錄
目錄應列出論文的大標題、一級和二級節標題,逐項標明頁碼(具體見附件 1.樣例 10)。各級標題應簡明扼要、點出各部分主要內容。學位論文的頁碼編排為:正文和后置部分用阿拉伯數字編連續碼,從中文摘要開始的前置部分用羅馬數字單獨編連續碼。
“目錄”兩字中空兩格(三號黑體加粗,段前 18 磅,段后 12 磅),上空一行,下空一行后為章、節、小節及其開始頁碼(靠右頂格)。章、節、小節分別以階梯式排列:1(第 1 章)、
1.1、1.1.1 依次標出。其中,人文社科類學位論文的章、節、小節等編號排版,可按“第一章”、“第一節”、“一、”、“(一)” 的形式撰寫章、節、小節的題名與頁碼之間用“……”連接。除“目錄”兩字外,章名采用小四號黑體,其余字體均為小四號宋體。
目錄頁的行距為固定值 20 磅。
6.英文縮略詞說明(醫學類)醫學類學位論文常使用大量英文縮略詞,因此在論文正文前,應單獨做出說明,以便審閱者事先了解。格式要求按符號說明部分執行。
7.符號說明(必要時)
如果論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物理量符號、標志、縮略詞、專門計量單位、自定義名詞和術語等,應編寫成注釋說明匯集表,說明論文中所用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及單位(或量綱)。若上述符號和縮略詞使用數量不多,可以不設專門的注釋說明匯集表,僅在論文中出現時加以說明。
上空一行后居中書寫“符號說明”四字(三號黑體加粗),段前 18 磅、段后 12 磅,下空一行開始列出注釋說明匯集表,匯集表中文字格式按照下文中表格的相關規定執行。
8.論文正文
論文正文是主體,主體部分應從另頁右頁開始,每一章應另起頁。一般由序號標題、文字敘述、圖、表格和公式等五個部分構成。寫作形式可因研究內容的性質不同而變化,一般可包括緒論(或綜述)、理論分析、計算方法、實驗裝置和測試方法、實驗結果分析和討論、研究成果、結論與展望等。
論文主體部分可根據需要劃分為不同數量的章、節、小節,章編號居中排,節、小節編號全部頂格排,不同層次的數字編號之間用小圓點“.”相隔,末位數字后面不加點號,如“1”、
“2.1”等。數字編號與標題之間空 1 個字的間隙。
章的標題占 1 行,正文另起行,空 2 個字起排,回行時頂格排。正文中文采用小四號宋體,英文采用小四號 Times New Roman 字體,標準字間距。章名采用三號黑體加粗,節名采用四號宋體,小節名正文采用小四號宋體,(英文則替換為同字號的 Times New Roman 字體)。章名段前 18 磅、段后 12 磅,節名、小節名段前 10 磅、段后 8 磅,章名居中,節、小節名頂格編排,節、小節、正文間不出現空行。正文及各級標題一律采用固定行間距 20 磅。(段落中有表達式時,可根據表達需要設置該段的行距)。小節之后可以使用 1.1.1.1(五級標題),正文內容如需排序,按以下序列執行:(1)(一級內容)、①(二級內容)、a(三級內容)、(a)(四級內容)。